10月25日晚,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联播调查・电动自行车限速成“摆设”?》节目,曝光了当前部分电动自行车门店解除限速的乱象。该节目指出,尽管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电动自行车设计速度最高不得超过25公里每小时的规定,并在2024年再次通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强调,但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
据报道,央视记者在北京走访了多家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的线下门店,发现限速25公里每小时的规定在不少地方形同虚设。一些店家甚至会主动向顾客询问是否需要解除限速设置,并提供相应的解限速服务。在一家雅迪专卖店,店员向记者展示了如何通过工具解除限速,并表示解限速后车辆的速度安全提示音会消失,仪表盘上的最大时速虽然仍显示25公里,但实际行驶速度可以远超这一数值,甚至达到40、50公里每小时。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记者还走访了其他品牌如小牛、哈啰、绿源等的专卖店,发现几乎都存在类似的解限速服务。一些店家在记者询问时,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可以提供解限速帮助,并宣称这一行为不会对电动自行车本身造成损害。而在电商平台上,也有商家违规售卖解限速工具,使得消费者可以轻易获取到这些设备。
对于这一乱象,一些门店也表现出了警惕性。在一家小牛专卖店,店员明确表示解限速是违法违规行为,不会提供这项服务。然而,在记者离开门店后不久,店员又骑车追上记者,表示在确认记者并非暗访人员后,他们仍然可以帮助解除限速。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将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车速过快会增大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骑行人做出相应避险动作的时间很短,且刹车距离也会相应变长,很容易与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发生碰撞,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消费者为了追求更快的行驶速度,仍然选择购买解限速后的电动自行车。一些店家也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提供了相应的解限速服务。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多地都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同时,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也将逐步进入市场,旨在通过提高防火阻燃性能、防范非法改装行为等措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